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1967-)其創作以自然、感知與公共空間為核心,探索藝術在當代世界的意義。自1997年以來,其展覽涵蓋裝置、繪畫、雕塑、攝影及電影,並在全球重要機構與美術館中展出。埃利亞松深受冰島與丹麥文化背景的影響,透過光、水、空氣等元素,將自然現象與人類感知經驗結合。近日,他的兩項重要公共藝術計畫《地球的氣息》(Breathing earth sphere)與《日常世界》(Lifeworld)延續其對自然與城市間的深刻關注,並喚起人們對自我、群體與環境的感知與反思。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攝影 / Vidar Logi,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進入地底,感受能量

埃利亞松的最新公共藝術作品《地球的氣息》近日於韓國全羅南道新安郡都草島的「都草繡球園」(Docho Hydrangea Garden)正式亮相,並於11月25日起對外開放。新安郡是韓國最大的群島區域,由 1,004 個島嶼組成,2021 年包含「新安灘塗」在內的四個韓國灘塗(Getbol)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新安郡以這些自然資產為基礎,以「1島1作品」為口號,將在各島設置獨特的美術館與藝術品,實現自然與藝術共融的計畫。這件作品亦是新安郡以地方自然環境為主題而啟動的一項大型文化藝術計畫 ——「新安藝術島專案」的首件公開作品。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地球的氣息》,2024。攝影 / Kyungsub Shin,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新安郡郡守朴祐亮表示:「新安郡是全韓國 226 個基層自治體中因人口流失而可能面臨滅亡的高風險地區之冠。處於全國財政自給率最低的地位,僅靠現有的農業發展並不足以挽救新安郡。在這場『生存競爭』中,我們決定將這座小島變成文化藝術之島,讓其重生。」

《地球的氣息》正是該計畫的第一個成果,在耗資47億韓元與6年的籌備期後完成。該計畫還包括未來在其他島嶼上的 27 件作品,如 James Turrell(1943-)、Antony Gormley(1950-)及 Mario Botta(1943-)與韓國雕塑家朴恩善(Park Eun Sun,1965-),預計於 2026 年完工。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地球的氣息》,2024。攝影 / Kyungsub Shin,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作品所在的都草島(Docho Island)是一座由史前火山運動塑造而成的島嶼,面積 55.28 平方公里、人口僅 2,374 人的小島,充滿著原始的地質魅力,埃利亞松的靈感正是來自這片土地。在進入作品之前,遊客將沿著樹蔭掩映的小徑前行,途中設有長椅與一棵韓國朴樹(Celtis koraiensis),是一處提供休憩與沉思的空間。隨著小徑的延伸,訪客將進入隱藏於山坡內的巨大的球狀空間。

《地球的氣息》入口處。攝影 / Kyungsub Shin,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埃利亞松運用熔岩瓷磚製作一個直徑約 10 公尺的球形結構,作品內部的多面體圖案反射了來自頭頂上移動的自然光,營造出多維的視覺效果。球體內部的聲音迴盪也為觀者帶來獨特的沉浸體驗,彷彿進入地球的核心內。埃利亞松表示:「在《地球的氣息》中沒有地平線或界線的概念。實際上在大自然環境中,是沒有牆壁、天花板或地板的。站在這裡,或許會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存在感,並置身於當下、此刻的環境。瓷磚的顏色由底部的紅色過渡到頂部的綠色,象徵著地球、土壤和植物的連結。環繞的多面體可能令人聯想到土壤中的晶體,那些滋養萬物生命的微小養分。」他指出人類對地球的長期健康負有責任,我們需要傾聽土地、植物、樹木和其他生命的聲音,並拋棄對自然的主宰態度,重新理解自己只是眾多生命形式之一。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地球的氣息》,2024。攝影 / Kyungsub Shin,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沒有廣告的世界

不同於《地球的氣息》,《日常世界》則聚焦於城市空間。當代城市的公共空間往往被規劃為極具功能性的場所,隨處可見的商業標誌、廣告與消費指令,給予人們短暫的視覺刺激,但缺乏深層的選擇與參與感。

《日常世界》出現在當前兩極化公共討論的背景下,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最後階段的11月期間。該作品透過時報廣場的92面螢幕同步播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運行最久的數位公共藝術計畫「Midnight Moment」的一部分。埃利亞松認為公共空間的一項特質在於其能夠承載「多元視角」,即不同的個體或群體在此匯聚並共同創造意義。《日常世界》試圖恢復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能動性,重新審視與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以及我們與當下的關聯。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日常世界》,紐約時報廣場,2024。攝影 / Michael Hull,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埃利亞松運用模糊的圖像,刻意保持不具體,開放於個人詮釋——如何能揭示我們在2024年的世界位置。如時報廣場這樣的地點,常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螢幕展示清晰、吸睛的畫面,這種景象讓人興奮,但這樣的環境也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多數時候驅使人們消費或購物。而《日常世界》重新審視我們共同擁有的公共空間,以其朦朧的特質提出一場關於空間、人性與未來的哲學思索,若忽然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你會希望生活於怎樣的城市、人生與環境中?而又如何參與其中?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日常世界》,首爾  K-Pop Square,2024。攝影 / JUNLEEPHOTOS,圖 / Studio Olafur Eliasson提供。

《日常世界》展期至12月31日,期間每晚 20:24 放映於倫敦的 Piccadilly Lights、首爾的 K-Pop Square、柏林的 Limes Kurfürstendamm,以及 11 月期間於紐約時報廣場同步展出。《日常世界》是埃利亞松在 WeTransfer 最近宣布的策展計畫下的首個作品,WeTransfer 與 CIRCA 合作,成為該計畫的獨家數位螢幕夥伴。該委託作品也將在 WeTransfer 的線上公共平台上以獨特的數位形式呈現,全球觀眾可以 24 小時全天參與。

REFERENCE

C3 KOREA
CIRCA
Studio Olafur Elia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