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夜市」是在地美食的聚集地,也是庶民文化的代表之一,其魅力來自於豐富與多元混雜,這也是過往民眾期盼夜市在更進化、更環保時依然能保有的特色。如何不減損台灣夜市的魅力,但又讓它更加「減塑、低碳、清新」?來看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環保夜市」的第一站——嘉義文化路夜市,如何透過 9 個設計細節,讓民眾逛夜市逛得更環保、更舒心。

「環保夜市」設計優化改造計畫由行政院環保署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計畫推動的第一站配合 2021 台灣設計展在嘉義,便選在嘉義文化路夜市,找來 NAKNAK、風泉設計、東海醫院×青沐設計 3 組團隊,從垃圾分類、logo/指標系統、攤商招牌及攤位設計,以及公共區域等 9 個設計細節,透過實際觀察夜市攤商與使用者需求,提出可模組化的設計,兼具美學又便於移動及管理,為傳統的街邊型夜市創造出明亮、潔淨,讓人逛得舒心的體驗。

01 注入環保理念的新 Logo

由風泉設計為環保夜市所設計的新 logo,將 3 種具有不同意義的圖形排列(「攤車形」代表各地特色攤販;「方形」代表國內容器回收標誌;「圓形」代表夜市省電照明),線條往中心點匯集,連接成無限符號,傳達攤販與環保單位理念與行動一致,同心協力,一起打破夜市亂的形象,帶動地方商圈經濟,使夜市文化生生不息。

02 輕便好移動的指標設計

因應文化路夜市特性,風泉設計將指標設計為輕便好移動的收合型路擋,好搬運、好收納,並將指標擺放在人們最容易迷路的關鍵處。

03 減法設計+資訊重整

風泉設計也重新繪製地圖內容,結合環保資訊,並考量到夜市總是充滿五顏六色招牌,因此以「減法」設計去除色彩,使指標在複雜的環境中也不增加視覺負擔,更便於民眾查詢商家所提供的環保相關服務。

04 輕便耐用的垃圾分類回收架

設計團隊 NAKNAK 從公共空間物件的使用情境及需求考量出發,以垃圾支架取代傳統垃圾桶。運用單純的彎管工法,搭配簡易的三角形架構,設計出輕便且耐用的垃圾分類回收架。

因為採用三角支撐,足夠穩固,也能適應各種路面條件,直覺式的操作可快速展開及收折,便利收納與載運,滿足夜市垃圾桶需要經常搬運移動、好收納、輕便耐用等特色。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05 白色三角錐路檔

東海醫院設計×青沐設計重新思考三角錐路檔。過去常見的橘色三角錐為警示功能,放置在防疫區提醒民眾停下來;新增的白色三角錐設計則作為動線引導,透過視覺上的減壓,引導逛夜市的人調整行走動線。

06 新增循環洗手台,自帶餐具也好逛!

為鼓勵民眾攜帶餐具餐盒來逛夜市,養成循環使用的新觀念,東海醫院設計×青沐設計還設計了循環洗手台,方便民眾自帶餐具餐盒時可以清洗,也能常洗手保持清潔。

07 便於維護的公共區域

因應疫情時代,夜市必須新增加「防疫入口」及「共食區」等公共區域,讓民眾逛夜市時更安心,也能即時享用美食,而不邊走邊吃,同時提供愛心袋給民眾使用。東海醫院設計×青沐設計在考量公共區域的設計時,除滿足相關的功能,也著重移動性強、組裝快速。設計的出發點是配件可以在鄰近的小北百貨等五金相關店家取得,讓認領的單位未來在使用與維護上能更便利,延長物品使用時間。

08 新銳設計師操刀攤商大旗

找來一眾新銳設計師設計大旗子,讓嘉義市文化路夜市,成為全台第一「夜市設計展」。(參與的攤商及設計師:邱記炭烤、吳煥庭;三杯魷魚、Yaya Huang;炸魷魚、一步工作室;香腸炒米腸、廖于瑄;土城鹹酥雞、賀律銘;小上海香酥雞、和你設計;先採菇屋炸杏鮑菇、和你設計;皇家可莉餅、何彥霖;歐八碼大魷魚、形容事物所;宏佳寶胡椒餅、宋政傑)

09 攤車改造

東海醫院設計×青沐設計為「杏鮑菇」「林記百貨」改造攤車,透過設計的整理,提升商品的辨識度,也讓攤販工作區域更加整潔與有條理,在使用上與視覺感受上能更加優化。

環保夜市——嘉義文化路夜市
展覽期間: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2日
開放時間:19:00~23:00
展覽地點:嘉義文化路夜市
入場參觀: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