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自上任後接連祭出多項新政策,包括近期國際間最為關注的對等關稅措施,除了可能引發物價上漲與股市下滑外,更有機會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經濟動盪,對市場信心與投資環境產生影響。而就在4月10日臺灣清晨時間,發生了髮夾彎的轉變,川普宣布各國對等關稅暫時降至10%,為期90天;但對中國徵收的關稅將提高至125%。

美國總統川普4 月 2 日,在白宮發表對等關稅新措施時手持圖表。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對於近日川普的瘋狂行徑,全球各國發起「Hands Off」抗議活動,其超過1,300場於世界各地舉行,吸引數百萬人參與,以此抵抗川普政府推動的聯邦政策。隨著策展自由和聯邦藝術支持受到威脅,藝術家們紛紛走上街頭,以維護他們的聲音與價值觀,從大城市到小鎮,從洛杉磯到華盛頓特區,再到柏林,抗議行動中的視覺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有些地區甚至因此出現了藝術用品搶購的情況。據CNN報導,這次的抗議活動主要有三大訴求:結束億萬富翁接管政府和猖獗的腐敗;停止削減醫療保險、社會保障及勞動者依賴的政府補助;停止對移民、跨性別者與其他族群的攻擊。

而最為民眾關注的對等關稅政策,在川普先前的政策中預計對56個國家以及歐盟採用新匯率,將對藝術品、家具、古董、原物料、運輸、海運和活動用餐供應品等的價格造成變動,以及移民政策、文化交流、旅遊活動、國際聘用與美國藝術課程招生狀況的改變。川普主張,新關稅政策目的在於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更多本土產品,從而提振國內經濟和稅收。然而,對於川普提出的新措施卻有不少經濟學家反覆指出,這些關稅實質上是進口商預先支付的稅款,隨之而來的成本增加通常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進而推高價格並增加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4月5日民眾於紐約街頭上街抗議,並高舉「Hans Off」等的標語。圖 / 取自美聯社。

根據Artnews報導,2024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9184億美元。貿易逆差意指一個國家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與服務總價值大於其出口的數量。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資料,2024年美國出口商品和服務價值達到3.1916萬億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1198億美元;進口則達到4.11萬億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2533億美元。

雖然有許多藝術家、藝術機構和收藏家都位居於美國,但美國藝術產業卻仰賴進口藝術用品、辦公用品、用於製作畫框和畫箱的木材、製作圖書和展覽目錄所需的木漿、電子產品及設備,以及低價的藝術相關用品,如服裝、手提袋、海報等;雕塑、儲物架以及博物館外牆經常使用的鋼材和鋁材有不少亦為進口品。其對中小型畫廊及藝術組織而言,由於營運利潤較低、人手較少,且與供應商議價能力有限,這些成本和物流費用的上升可能對他們造成更大傷害。

除此之外,川普近日發布了名為「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Restoring Truth and Sanity to American History)的行政命令,直指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在展覽與節目中推廣「不當意識形態」。他認為該機構在講述歷史時,過於強調美國因殖民歷史和奴隸制度所導致系統性不平等現象。此外,他也對史密森尼學會在展覽或敘事中納入跨性別人士的故事以及其他民權運動的內容表示強烈不滿。

川普在行政命令中指出:「史密森尼學會曾被廣泛尊崇為美國卓越的象徵和全球文化成就的標誌,但近年來,它卻受到了分裂的、以種族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之影響。」他進一步批評,這種轉變助長了將美國和西方價值觀描繪成本質上有害和壓迫的觀點。命令明確要求暫停舉辦那些「降低美國共同價值觀、以種族分裂美國人或宣傳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的意識形態」之展覽或計畫。對於這樣的行政命令,不少人認為美國作為捍衛言論與表達自由的國家,卻提出聯邦法律可以控制博物館展覽內容的想法,令人感到困惑與充滿爭議。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學會大樓外觀一景。圖片來源:Photo by Ken Rahaim, Smithsonian.

川普的祭出的命令中特別點名批評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婦女博物館(The Women’s Museum)以及國家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NMAAHC),其原因包括:

•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該館目前的展覽「權力的形狀:種族和美國雕塑的故事」(The Shape of Power: Stories of Race and American Sculpture)因主張「包括美國在內的社會,利用種族來建立和維持權力、特權和剝奪公民權的體系」而被川普抨擊,同時也批評展覽闡述了種族間沒有生物學差異的普遍事實。

• 婦女博物館:該館因計畫舉辦有關跨性別女運動員的展覽而受到嚴厲批評,行政命令將此類展覽形容為「男性運動員參與女子運動的功績」,與川普上任第一天發佈的關於「性別生物學現實」的行政命令形成呼應。該命令堅稱,只有兩性且這一特性不可改變,並明令禁止使用聯邦資金來「宣傳性別意識形態」。行政命令中甚至明文規定,女性博物館未來的撥款不得「在任何方面將男性視作女性」。此舉與今年稍早川普對向獲得聯邦資金的組織終止多元、公平與包容(DEI)計畫的行政命令不謀而合,史密森尼學會也因此取消其多元化辦公室。

• 國家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一直以來備受川普關注,原因在於他們在2020年推出的「談論種族」(Talking About Race)平台,其中一段文字主張「勤奮工作」、「個人主義」、「核心家庭」是白人文化的一部分。該段文字摘自1978年卡茨,朱迪絲 (H. Judy H. Katz)所著的《白人意識:反種族主義訓練手冊》,最後因保守派對這段文字提出了強烈抗議,博物館於六週後將這部分內容移除。

延伸閱讀:從終止DEI到進口關稅提升:川普新政將會對美國文化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外觀一景。©Smithsonian 

史密森尼學會是美國唯一一所由政府資助、半官方性質的第三部門博物館機構,每年吸引逾1600萬訪客,其年度預算約 62% 由聯邦政府資助,用於支付員工薪資、維護實體設施和其他營運成本,2024 財政年度總額約 10 億美元。但史密森尼學會也仰賴對外募款。去年 9 月,該機構宣布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籌款活動,希望在 2026 年美國建國 250 週年之前籌集 25 億美元。另一方面,展覽的資金來自基金會、公司和私人的捐贈。

然而,在新發布的行政命令中,川普明令要求副總統J·D·范斯(James David Vance) 負責清除史密森尼各展館中的分裂性議題,並指示未來一年內至少六次任命新理事,恰巧目前理事會多位成員也將面臨任期到期或續任問題,有人擔心此舉在於達到在史密森尼內部植入更多支持川普政策的成員目的。在此之前已有類似案例,川普曾在甘迺迪中心(Kennedy Center)任命14位新理事,並自封為該表演藝術機構的理事會主席。種種行動引發外界對美國文化機構是否會被政治力量徹底改寫引發討論,許多專家也憂慮,此次的變革可能使得美國豐富多元的文化歷史被單一政治觀點所主導,進而削弱公眾對國家真實歷史的認識。

REFERENCE

ARTnews
Artnet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