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在2019遭遇祝融之災,經歷數年修復後終將於本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為了迎接歷史性的一刻,當天舉行兩場天主教彌撒迎接信徒與遊客的到來,約有1500名各國貴賓共同見證聖母院重開的歷史一刻,其中亦包含了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John Trump)以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2019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摧毀了聖母院的尖塔及部分屋頂,此一消息震驚全球,但是起火原因目前仍未查明。然而為了修復這座已有850多年的歷史古蹟,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程成功募集到34萬名來自150個國家的捐贈者,共8.46億歐元的修復資金。整個修復工程規模空前,共動員超過兩千名工匠參與,歷經五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中殿。圖 / 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12月8日彌撒時,由巴黎大主教洛朗·烏爾里希 (Laurent Ulrich) 主持祈禱。圖 / Julien De Rosa/AFP/Getty Images
12月8日第一場彌撒。圖 / 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for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屋頂的木造桁架已有800年歷史,在火災中完全燒毀,重建工程需要約1,200棵橡樹來取代原有的木材。而尖塔的重建遵循原始設計,並在頂端安裝了一隻象徵重生的鳳凰風向標,取代了先前的金色公雞。這隻鳳凰內部藏有從火災中保存的宗教聖物及參與修復者名單,標誌著大教堂的重生與未來的延續。此外,尖塔下方的十二使徒與四位《新約》福音書作者的銅雕像,由於事發時被移除進行修復而倖免於難,將於2025年初重新安放於大教堂。


2019年4月巴黎聖母院遭受祝融之災後的鳥瞰圖。圖 / Gigarama.ru/AP

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宣布修復完成的消息時表示:「聖母院歷經八個世紀的風雨,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及無數動盪。重建聖母院的決定展現了我們的能力與決心,也體現了保護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他同時透露,未來將落成一座全新的巴黎聖母院博物館,完整記錄修復過程與大教堂的歷史。此外,還計劃邀請當代藝術家為南側設計六扇新的彩色玻璃窗,為聖母院注入現代藝術的元素。

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向 2000 名會眾發表演說。圖 / Thibault Camus/Pool/AFP/Getty Images

自修復計畫啟動以來,聖母院的重建進展一直受到全球關注,同時也因為期間遇到疫情使得工程有所延宕。火災後的初期,專家團隊首先穩定建築結構,確保殘骸不受自然損害,隨後才逐步修復磚石、拱門、彩繪玻璃、壁畫及巨大的管風琴等。重新開放後,巴黎聖母院每日預計迎來多達40,000名遊客,這座世界著名的地標將再次成為信仰、藝術與文化的中心。

考古新發現巴黎聖母院的建築秘密

與此同時也因著這一次的修復機會,考古學家得以深入探索這座建築的歷史與結構奧秘,並意外地發現逾千件藝術品碎片及百座新增墓葬,將這座聖堂的墓葬記錄數量推升至五百座以上。這些意外收穫不僅揭示了中世紀工匠的卓越技藝,也進一步解開了巴黎聖母院的建築秘密。

荊棘王冠被認為是巴黎聖母院最珍貴的文物之一。 1263 年,聖路易將它從聖地帶到巴黎,火災發生當晚由消防員成功救出,但玻璃盒在此過程中被打破。而法國藝術家 Sylvain Dubuisson 為其重新設計了一個新的聖物箱。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巴黎聖母院教堂內部的彩色玻璃窗花。圖 Ste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此次挖掘得益於法國的預防性考古法規,其允許在可能因工程施工而受影響的地點進行科學研究。相關考古工作於2022年2月展開,由法國國家預防性考古研究所(INRAP)負責,並由考古學家克里斯多夫·貝斯涅(Christophe Besnier)領導的團隊執行。此次的考古在原定僅限於教堂石地板以下16英吋的範圍,且作業期限僅五週,但是卻在挖掘過程中遺跡的豐富程度大大超出預期,成為巴黎聖母院修復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巴黎聖母院火災後進行的重建前考古工作中,考古團隊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建築細節。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座鉛製石棺,根據其位置和形制,考古學家推測這可能是16世紀詩人若阿希姆·杜·貝萊(Joachim du Bellay)的長眠之地,但仍需進一步的科學分析來確認。此外,考古團隊還挖掘出多座真人大小的石灰岩雕像殘件,其中包括一尊保存較為完整的耶穌基督雕像頭部,以及部分13世紀聖壇屏(Jubé)的碎片。這些碎片上仍可見當時的彩繪痕跡,展現了中世紀雕塑藝術的精湛工藝。


2024 年 7 月,修復人員在聖母院大教堂新尖塔木結構周圍的鷹架上施工。圖 / 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而針對燒毀後的橡木樑木研究揭示,中世紀工匠選用了樹齡約百年的橡木,並使用稱為「Doloire」的特殊斧頭進行精密切割和塑形。木材上的繩索磨損痕跡顯示,這些巨大的樑木很可能是透過水路,沿著塞納河以木筏或船隻運輸到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工地,並且大量使用鐵夾(iron cramps)來連接石塊,是巴黎聖母院建築技術上的一大創新。這些鐵夾不僅增強了石造結構的穩定性,使其能夠支撐更高的建築高度,也展現了當時金屬工藝的發展水平。

作為首座廣泛使用鐵作為建築材料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巴黎聖母院的最古老夾鉗可追溯至1160年代初期,這項技術革新對後來的哥德式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考古研究也發現,13世紀合唱團區域的建材有重複使用的情況,例如部分石塊明顯來自更早期的建築結構,這反映了中世紀建築師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已具有可持續利用的意識。

圖盧茲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正在檢查巴黎聖母院出土的的石棺和骨架。根據專家研究,這具石棺很可能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約阿希姆·杜貝萊。圖 © Denis Gliksman/Inrap


這具人形鉛石棺是在 2019 年火災後對巴黎聖母院挖掘時發現的。圖片來源:© Denis Gliksman/Inrap
巴黎聖母院屋頂內部。Image Courtesy of Histovery

此外,挖掘工作還揭示了當時工匠如何運用力學原理,透過柱子與橫梁等構件組成的巧妙承重系統,有效地將建築重量分散,確保了結構的穩固和持久。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不僅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更全面的巴黎聖母院歷史圖像,也驗證了橫廊玫瑰窗等中世紀遺跡的真實性與技術價值,更進一步鞏固了巴黎聖母院作為哥德式建築傑作在歷史、藝術和文化上的卓越地位。
巴黎聖母院修復時所搭建的鷹架。Image Courtesy of Histover

REFERENCE

ARTnews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