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an Freud,《David Hockney》,2002,40.6 x 31.1 cm,Oil on canvas。圖/ 取自Sotheby’s
上個月底,倫敦蘇富比Sotheby’s 落槌了一件受到高度關注的油畫《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這幅畫作是藝術家魯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1992-2011),在2002年春夏替另一位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所畫的肖像。這兩位英國畫家都是本世紀在倫敦展出最多的藝術家,也都在全球有著絕對重量級的地位。這樣的代表性,自然使得作品拍賣的消息受到了廣泛的討論。
佛洛伊德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例如年輕時不羈的情史、1990年拒絕了爵士策封、英國女王邀請他作畫也被要求排隊等等。這一次再掀話題的《大衛·霍克尼》預估價為800-1200萬英鎊,最終則是在電話委託中以1490萬英鎊(5億7500萬新台幣)的天價成交,成為了佛洛伊德作品拍賣第六高價的紀錄。而作品背後兩位大師的故事,也讓人們津津樂道。
佛洛伊德和霍克尼相識在1962年,而在兩人互相擔任當模特兒時,佛洛伊德已經80高齡,霍克尼也已經65歲。在2013年作家喬迪·克雷格Geordie Greig(1960-)所出版的《與佛洛伊德的早餐 Breakfast with Lucian》中,曾經描述過兩位藝術家相處過程:「霍克尼每天早08:30會前往他在荷蘭公園的家,然後坐下讓他作畫。茶水服務被放置在骯髒的灶爐上。霍克尼被允許抽菸,但前提是不要告訴超級模特兒凱特·莫斯,因為他並不允許凱特這麼做。」
Lucian Freud,《David Hockney》(Part),2002,40.6 x 31.1 cm,Oil on canvas。圖/ 取自The Value
同樣在書中,霍克尼也回憶道:「魯西安的言談總是很有趣,有時候我們只是在聊共同朋友的八卦。這真的很有趣,恰到好處的挖苦總是讓我發笑。但我們談論最多的還是繪畫,我們聊林布蘭、畢卡索、安格爾、喬凡尼等等藝術家。我們聊過許多關於林布蘭的話題,討論著他如何作畫以及他在肖像畫中的所有細節,沒有一隻手或一張臉在林布蘭的畫中會是一樣的。」
而當回想起佛洛伊德為自己作畫的過程,霍克尼告訴克雷格:「那並不是一個片段,而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連續盯著另一個人的臉120小時。並且持續地用這張臉做些什麼。」然而之後輪到霍克尼替佛洛伊德畫肖像的時候,整個過程只用了4個小時。由此可見霍克尼更傾向於安靜而有效率地作畫。
倫敦蘇富比的當代藝術部門總監湯姆·艾迪森Tom Eddison,則是形容《大衛·霍克尼》是「進入過去100年英國藝術界兩位偉人心靈的門戶」。並且補充到:「當時的佛洛伊德正處於藝術家生涯的顛峰。那段時間的他正在為泰德不列顛Tate Britain的回顧展作準備,他使用了非常厚實的顏料塗抹作畫,而這樣的風格幾乎具備了雕塑品般的質地。」
藝術家魯西安·佛洛伊德與大衛·霍克尼,2002年在工作室合照(攝影:大衛·道森David Dawson)。圖/ 取自The Art Newspaper
藝術家的女兒貝拉·弗洛伊德Bella Freud(1961-,現職為時尚服裝設計師)在聊到這件作品時則是表示:「看見霍克尼坐著當模特兒的感覺很讓人興奮,就像是看見兩個很酷的老男孩在學校裡認真的談話。我也喜歡聽霍克尼說他喜歡這幅畫緩慢的創作過程,這樣他和就可以好好和魯西安聊天。我們都喜歡和我父親聊天,他的一切都相當的有趣。」
佛洛伊德的風格同時演繹了粗曠與細膩的極致,相當擅於詮釋人物的深層的精神面(以及自我投射)。雖然佛洛依德一生畫過各式各樣的人物,但是為另一位藝術家作畫極少。在《大衛·霍克尼》中,可見作畫者與被畫者長期的關係,兩者之間相互理解且信任。佛洛伊德再次地以一種毫不妥協的態度,以繪畫直指著霍克尼的情緒與內在本質。或許是因為描繪著好友,讓這幅作品更多了一層深刻。如今看來,此作的確是佛洛伊德最精湛的肖像畫之一。
資料來源:Sotheby’s / The Art Newspaper / ArtLyst / The Peak Magazine